迁址公告
  招租公告
  招租公告
  中山火炬开发区湾西智谷(2420单元
  2022年度中德(中山)生物医药产业
  2022年度中山火炬开发区生物医药与
  关于组织申报2022年度中山火炬开发
  点击查看更多>>
请输入关键字
 
  当前位置:首页 > 新闻中心
  
新三板扩容箭在弦上
作者:    来源:    发布时间:2011-09-07
        沉寂半年之久的新三板扩容近日有了新消息:进一步修订完善后的新三板试点扩容方案已再度上报国务院。作为构建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过程中的重要一环,新三板的进展牵动着企业、高新园区和投资者的神经。
        基于此,8月26日,在中山论坛之第四届投融资高峰论坛上,与会代表不约而同地掀起了新三板话题的大讨论。围绕“新三板”话题,深交所和科技部火炬中心相关负责人、风投机构及中山市后备上市企业代表就中小药企如何利用资本市场、促进风险投资机制形成等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。  
        一波三折
        据悉,为了给更多高科技成长型企业提供股份流动的机会,国务院2006年就在中关村科技园区建立起新的股份转让系统(即“新三板”)。经过试点,目前该园区“新三板”挂牌企业数量共有125家,涵盖了生物制药、新能源环保等新兴产业。截至2010年底,有20家挂牌公司进行了24次定向增发股份,融资12亿元。
      “就非上市公司股权公开转让而言,中关村试点经验告诉我们,新三板放大资本要素的能力进一步增强,一些园区推行新三板的条件日渐成熟。”深圳证券交易所园区推广部总监刘江红如是说。
        她的判断源自于今年1月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提出的2011年八大工作重点中,扩大中关村试点范围、建设统一监管的全国性场外市场,即业内惯称的新三板扩容,被作为年内证监会主导工作之首。 
        然而,半年过去了,扩容细则和方案仍未出台。5月底,在新锐英诚等5家公司挂牌新三板的仪式上,却传来新三板扩容工作可能会被推迟的消息。紧接着,新三板扩容的有关规则被国务院驳回,由各部委重新修订完善。
     “新三板试点一波三折,背后有着深层次的利益博弈关系,业内都很关注的还有国际板,但都面临着不确定性,企业很茫然。”分析人士表示,从目前的统计数据不难看出这种心态。目前,代办股份转让市场上共有147股票在进行交易,2006年新三板启动以来,仅有5家企业成功转板。
        如今传出新方案已定稿的消息无疑会再次点燃各方激情。刘江红认为,尽管新三板至今还存在很多变数,但早在2006年新三板推出时,各地高新区就已经开始积极争取扩大试点。武汉、广州、杭州、上海张江、青岛等高科技园区都在积极争取试点,现在扩容浪潮再起,很多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更是表露出对新三板的渴望。
      “还有一个疑惑是,现在可流动性资金短缺,很多中小药企融资难仍是阻碍其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。在此背景下,如何将科技链条和金融资本链条有机结合,是除政策层面因素外,造成新三板扩容波澜起伏的技术性困惑。”科技部火炬中心副主任修小平如是说。
        聚焦转板
        有消息灵通人士透露,新三板扩容规则在国庆前后推出的可能性比较大,而具体到操作层面,估计要到明年初。尽管这中间还有一些不确定性,但各方对此期待不减。
        中山火炬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欧阳锦全表示,“为了争取试点,火炬开发区积极筹备,目前已出台两项扶持政策,对挂牌企业分4个阶段给予资金资助,最高可获1350万元的资金扶持。”
        为此,中山健康科技产业股权投资基金也在26日正式揭牌。“这支由健康基地、兴业银行和讯翔资本合作设立的基金,首期投入2亿~3亿元,是首支主要面向健康医药科技行业的基金。我们将把资金重点投向成长阶段、已有成熟商业模式、有自主知识产权优势、品牌知名度和有明确发行上市计划的医药企业。”该基金执行合伙人郑逊告诉记者。
        采访中,中山的企业积极性很高,济南和苏州一些企业的准备工作也做得不错。而对于渴望融资的中小企业而言,与扩容有着同等期待的则是转板制度。
        有观点认为,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架构尚未基本完善,企业直接由新三板转往创业板、中小板不现实。刘江红则认为,“未来实现新三板直接转板是未来大势所向。一方面,2010年中国IPO融资规模达到2095亿元,随着新三板的不断走向成熟,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基本形成。另一方面,PE的扎堆进入园区可能会推高药企市值。总体来说,直接转板,最现实的问题是企业自身规范性问题。”
        事实上,各地在融资这块已初具成效,这也增加了企业对新三板的需求。比如国家健康基地今年上半年就引进高端项目7个,并首次引进中央企业,包括大参林、NBTY、万成等一批业内知名企业已纷纷落户健康基地。“这种间接的引资效应,已成为该基地园区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,也对其他药企争取新三板注入活力。但在博弈激烈且复杂的局面之下,不到尘埃落定,变数仍然很大。”上述人士均认为。
        平安证券投资部二部总经理朱文瑾表示,“看一个企业,主要是看经营模式、竞争优势、盈利能力、可持续盈利能力(这一点是很多企业上市被否的主要原因)、治理结构和发展前景,这是企业吸引投资的核心要素。一般而言,我们对种子期和早期投资较少,60%以上投资在扩张期,目前在全球17个资本市场,科技型民营企业很受偏爱。”